33집 東史約 上(한국사료총서 제33집) > 紀年東史約卷之十三 朝鮮茅亭李源益 編 > 本朝紀
戊寅十三年,
十三年
遣使南袞, 李耔等於明, 辨宗糸被誣, 七月 원주
時, 節使李繼孟自皇朝還, 得大明會典本國條, 其先李仁任又太祖姓諱 원주自洪武二十五年首尾凡弑王氏者四, 乃議遣使辨誣, 極選朝臣袞耔爲正副使, 韓忠爲書狀官, 至皇京, 帝方幸陝西, 袞屢欲退還, 忠, 曰不可棄君命於草莾, 乃獨立闕庭, 抗章不退, 禮部尙書毛澄等, 感其誠懇, 議于諸閣老, 準許改正, 將寫勅令, 學士楊廷和草勅, 曰着力搆草毋見笑於文獻之邦, 時, 皇朝搢紳咸願一識其面, 車馬塡咽, 館門皆, 曰此人不合在小國求諸中華亦不易得也, 忠, 在塗未嘗與袞殷勤, 袞偶罹疾幾殊耔調藥以救之, 忠嫉其奸輒, 曰這漢必赤士類何苦爲救療也, 耔, 曰此漢死無可惜, 然, 吾輩萬里之伴行亦何可坐視其死而不爲之救耶, 袞, 竟得不死,
議遣李之芳捕野人旋寢之, 七月 원주
會寧府城底, 野人束古乃內懷異心往來漁獵, 徒衆難捕, 兵使蜜請掩擊命遣李之芳, 賜御永弓矢, 卽日當拜, 辭, 上御思政殿賜餞宴, 將相諸臣環侍, 副提學趙光祖請對言, 曰比事譎而不正非王者
禦戎之道正類穿窬之謀, 今忿一幺魔公魔醜虜, 命將行盜賊之事, 辱國損威臣竊恥之, 上卽命更議勿遣, 左右皆言兵家有奇正禦戎, 有徑權臨機制變不可執論也, 詢謀已同不可以一人之言遽改也, 兵判柳聃年, 曰臣自少出入北門白首于玆, 彼虜之情臣已備諳, 廟謨已定不可輕變, 迃儒之言自古如此, 雖似近理勢難盡從也, 諸宰皆懷不平而退, 時, 光祖夙負重望, 以格君心自任, 及爲副提學, 凡事知無不言, 正月⊙貴得中, 過中則非禮, 自貞熹王后臨朝, 筵臣不敢仰視積習至今, 廢朝沈順門之死, 專由仰視也, 筵臣又言, 中朝之臣登筵奏事聲振殿宇, 我朝則俛首低聲爲恭, 幾不可聽非古也, 上, 乃命入侍諸臣勿以俯伏爲禮,
<13권01_0582-1>
禦戎之道正類穿窬之謀, 今忿一幺魔公魔醜虜, 命將行盜賊之事, 辱國損威臣竊恥之, 上卽命更議勿遣, 左右皆言兵家有奇正禦戎, 有徑權臨機制變不可執論也, 詢謀已同不可以一人之言遽改也, 兵判柳聃年, 曰臣自少出入北門白首于玆, 彼虜之情臣已備諳, 廟謨已定不可輕變, 迃儒之言自古如此, 雖似近理勢難盡從也, 諸宰皆懷不平而退, 時, 光祖夙負重望, 以格君心自任, 及爲副提學, 凡事知無不言, 正月⊙貴得中, 過中則非禮, 自貞熹王后臨朝, 筵臣不敢仰視積習至今, 廢朝沈順門之死, 專由仰視也, 筵臣又言, 中朝之臣登筵奏事聲振殿宇, 我朝則俛首低聲爲恭, 幾不可聽非古也, 上, 乃命入侍諸臣勿以俯伏爲禮,
夏, 地大震, 五月 원주
京外地大震者三太廟殿瓦甄落, 闕內垣墻頹壓, 上延訪諸臣, 夜深而罷, ○時, 有赴京使臣以聞見錄回奏, 曰是月是日蘇州常孰縣白龍一黑龍二, 乘雲而下, 口吐火燄, 隨而雷電, 風雨捲去, 傍近民舍三百餘戶, 船十餘隻飄入半空, 久之隨地破碎, 又我國密陽豬臺里大柳樹, 數年前因風雨顚仆, 是夏
大雷雨, 還起立高三千餘尺, 圍二合抱,
<13권01_0582-2>
大雷雨, 還起立高三千餘尺, 圍二合抱,
選淸白吏, 崔命昌權璸金珷曹致虞吳世翰宋欽韓亨元申公濟金楊震金詮姜叔突李喜長柳軒趙士秀 원주○命政府薦人才,
鄭光弼, 申用漑安瑭等, 薦金克成文武兼備可堪, 重任成雲, 李芑才氣可用亦合邊寄, 李荇有才, 不可以一時被論永廢, 金湜鄭浣朴薰朴英皆有才行,(四月, 李誠彦者上疏將謀陷士類, 趙光祖從容言於上, 曰小人芟夷君子, 終亦不保其身, 亦云愚哉君子, 或有志尙太高, 嫉惡太甚, 不知時人之不悅, 人主之不信, 徒欲復古道而已, 自非中庸之聖, 不能無此病, 是又人主與大臣所宜知也, 欲陷君子亦豈無可執之辭乎, 投疏窺覘此其兆也, 昔李承健爲翰林, 時嫉金宗直之徒, 書于國史, 曰南方之人師弟子互相推譽, 自作一黨, 李克墩嘗, 曰將吾直筆來其後, 馹孫等比肩就戮, 今幸聖上慨然振作, 士多自奮, 然氣象如初春之草, 若受微霜, 旋卽萎枯矣,
旌高麗正言李存吾之閭, 六月 원주
忠淸觀察使李世應啓, 言, 存吾黜居公州石灘, 今其遣墟泯沒, 宜豎短碑特書, 大野皆爲沒, 高山獨不降之, 詩以旌示, 永世從之,
印頒小學近思錄於朝官宗親, 七月 원주
<13권01_0583-1>
三月趙光祖言于上, 曰昔時館儒皆躶體偃臥, 或有冠帶正坐者, 輒群笑之, 欲讀小學者, 不得於稠人中讀之, 就箱篋間潛玩, 今八九年間習俗大異, 賤隷皆欲服三年之喪, 童穉擧爲総角之制, 非有師友勸之而能如此, 此正有爲之時也, 上, 乃以小學及近思錄頒賜朝臣及宗親,
命中外薦有學行人,
敎, 曰予之臨政, 願治求賢如渴一紀于今, 然而治效未著, 人才或遺注擬之際每患乏人, 政府廣詢博訪京中, 則四館專掌, 勿論朝士儒生薦報禮曹, 外方則守令報監司, 監司報禮曹, 摠八千餘人, 署經兩司, 報議政府以聞, 西月因金安國言, 刊布呂氏鄕約正俗等書于諸道, 安國按嶺南以小學敎一道, 有私奴呂衡者求得小學於安國, 而讀之,
追奪李承健爵, 四月 원주
以承健爲咸鏡監司誣啓李宗準壁書事也, 上令政院追攷事實, 敎, 曰承健之無狀一至此乎, 乃有是命,
以趙光祖爲同知成均館事, 七月 원주
安瑭言, 儒生皆欲得光祖爲師, 若兼同知, 則士皆
樂於就學矣, 光祖, 曰臣出身未久, 陞秩甚驟, 族親鄕黨皆以謂禍在朝夕, 況又加非分之職, 不有人禍必有天刑矣, 二月上嘗謂光祖, 曰范祖禹言國家當遵祖宗之法, 此言甚好, 光祖, 曰金科玉條固當遵守, 然或有膠固不便者, 則亦不可不變而通之, 要在識其勢, 察其機而已, 時, 上慨然欲得賢士以興至治, 光祖, 曰科擧專取詞章, 徒長浮薄, 外而監司守令, 內而六卿三司, 咸薦才行之士, 聚大庭而親策之則可以得人, 此漢賢良方正科之遣意也, 鄭光弼難之, 光祖, 曰大臣所以難之者蓋, 曰近古所無然, 今日爲之, 則明日當爲故事也, 又曰昔朴彭年有田於廣州, 其友責之, 曰祿足以代耕何必別置田也, 彭年卽賣之, 當時俗尙如此, 故能成至治, 方分風俗渝靡, 上下必以至誠求治敎化可興也,
<13권01_0583-2>
樂於就學矣, 光祖, 曰臣出身未久, 陞秩甚驟, 族親鄕黨皆以謂禍在朝夕, 況又加非分之職, 不有人禍必有天刑矣, 二月上嘗謂光祖, 曰范祖禹言國家當遵祖宗之法, 此言甚好, 光祖, 曰金科玉條固當遵守, 然或有膠固不便者, 則亦不可不變而通之, 要在識其勢, 察其機而已, 時, 上慨然欲得賢士以興至治, 光祖, 曰科擧專取詞章, 徒長浮薄, 外而監司守令, 內而六卿三司, 咸薦才行之士, 聚大庭而親策之則可以得人, 此漢賢良方正科之遣意也, 鄭光弼難之, 光祖, 曰大臣所以難之者蓋, 曰近古所無然, 今日爲之, 則明日當爲故事也, 又曰昔朴彭年有田於廣州, 其友責之, 曰祿足以代耕何必別置田也, 彭年卽賣之, 當時俗尙如此, 故能成至治, 方分風俗渝靡, 上下必以至誠求治敎化可興也,
以趙光祖爲大司憲, 十一月 원주
光祖執法平允, 人皆感服, 行路者男女異路, 每出市人羅拜, 曰吾上典俗語稱其主曰上典 원주至矣,
以安瑭爲右議政, 五月 원주
命卜相鄭光弼申用漑, 以金銓李繼孟南袞擬進, 上曰安瑭何如, 僉, 曰誠得之矣, 時有言欲太平須
相當代苐一人, 李延慶進, 曰是謂趙光祖也, 光祖誠賢矣, 然用人須踐歴, 多人望洽可授以大任矣, 光祖聞之, 馳見延慶泣謝之,
<13권01_0584-1>
相當代苐一人, 李延慶進, 曰是謂趙光祖也, 光祖誠賢矣, 然用人須踐歴, 多人望洽可授以大任矣, 光祖聞之, 馳見延慶泣謝之,
罷昭格署, 八月 원주
署爲三淸星辰祈醮之所, 時臺諫請革屢月不允, 弘文館亦逐日論啓, 一日副提學趙光祖至四啓, 上, 日此事予豈不料, 只以其來已久而難之耳, 明日議大臣罷之, 光祖謂承旨, 曰不蒙此允, 今日不可退家, 日暮臺諫皆退, 玉堂仍留不出, 至鷄鳴不止, 上不得已允之, 承旨等倚案熟睡, 皆懷厭苦, 大內嚴密之地, 中使徹夜出入煩啓不已,
*국사편찬위원회: http://db.history.go.kr/id/sa_064_0150_0010_0240
'주요인물 (二) > 용재공◆이종준'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虛白先生續集卷之二] [詩] 送李都事仲勻 宗準 赴嶺南監司幕下 (0) | 2018.12.12 |
---|---|
송록서원(松麓書院) (0) | 2018.12.12 |
[33집 東史約 上] 本朝紀 > 甲子十年 (0) | 2018.12.12 |
[33집 東史約 上] 本朝紀 > 戊午四年 (0) | 2018.12.12 |
[33집 東史約 上] 本朝紀 > 壬子二十三年 (0) | 2018.12.12 |